close

    剛過完的八月對我來說其實是值得紀念的一個月份,除了正式告別電視上班族生涯之外,整整三十年前的八月,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跨出生養我成人的台灣,負笈美國追求我的電影夢。

    我的電影人生其實啟蒙於更久遠的年月之前,我約莫八、九歲時,父親接下彼時板橋第一家電影院--環球戲院的掌舵者,從此我就是同儕眼中那個「看電影免錢」的幸運小孩,關於看電影,我真的有太多太多的記憶。

    當時的環球戲院位於那個年代最熱鬧的南門街,連接著交會的府中路,被居民稱之為「街仔頂」,現時繁華非常的新板特區,在那時和「街仔頂」比較起來,只能算是郊外,也因此每回要去看電影,心情總是雀躍的,因為可以順便去市區「𨑨迌」。

    父親說,在台灣光復初期,板橋是沒有電影院的,看戲、看電影就在大廟前,府中路上的媽祖宮就是絕佳地點。日後地方仕紳深感板橋做為北台灣的歷史大城,不能沒有一間電影院,遂先在南門街以竹搭棚,設了一處放映電影的露天所在,多年後才又正式設立了環球戲院。

    在台灣電影放映業的全盛時期,板橋曾經有十家左右的電影院,熱門電影如李小龍的《精武門》、《猛龍過江》上映時,戲院內連走道上都站滿了人。到了民國七十年代中期,電影業急速墜落,戲院業者也完全擋不住滔天巨浪,一家一家關門大吉。記得我出國前一年開始申請美國學校時,跟父母說我要出去學電影,父親沉默了片刻說:「我們家的戲院都一間一間收起來了,你還去讀甚麼電影?」我也堅決地回應:「如果不唸電影,那我就不出去了!」

 

undefined

 

    後來父母終究放手,即使當時他們仍有許多擔憂。一年後,我的課堂作品頭一回送出去參加競賽,就拿下一座費城艾美獎學生成就獎,接到得獎通知,我興奮得不得了,打越洋電話回家報喜,並特別請接電話的母親務必即時轉告父親,他的資助沒有白費。

    當年那間我從小到大進出不知多少回的老戲院,多年來幾經改建、轉手,早已不是原來的面貌,但我仍在這條路上,甚至兩個兒子也都以不同的形式,某種程度和影視業搭上了線。祖孫三代都離不開電影,也是個奇妙的因緣吧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電影 老戲院 板橋地方誌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dad1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