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個兒子各自開了影評頻道,搞得風風火火,不甘寂寞的老爸就也借用他們的化名「超粒方」、「亞次圓」,各取一字,遂自名為「方圓老爹」,寫下生平第一篇書評。
今天要分享的是加拿大作家JonArno Lawson與插畫家Sydney Smith合作的繪本《路邊的小花》(Sidewalk Flowers),今年六月才剛在台灣出版,還熱騰騰的!
JonArno Lawson是知名的作家與詩人,為兒童寫作的詩尤其具有影響力,他的作品曾經三次獲得美國「獅子與獨角獸北美兒童詩獎」(Lion and the Unicorn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North American Children’s Poetry)。而《路邊的小花》上市後短短時間內也分別在加拿大、美國、比利時等地獲得許多「最佳繪本獎」的肯定。
JonArno Lawson在這部《路邊的小花》掛名文字作者,但特別的是這部繪本從頭至尾是完全沒有文字的,就像是一首「無字的詩」。故事非常簡單,一位父親牽著身穿紅色斗篷的女兒穿梭在城市裡,手裡提著麵包、雜貨等準備回家。一路上父親經常只是直視著前方,或者忙著講手機,完全未跟女兒對話。但小女孩在路上卻不斷地東張西望,看著身邊男子手臂上的刺青、觀察著計程車中的女人、發現路人腳邊的一隻鴿子…
突然間,小女孩的眼光被路邊燈柱旁的一朵野花所吸引,於是她俯身摘起。接著,她一路上在不同的縫隙間摘拾各色野花,享受著這個發現的過程。路途的後半,捧著滿手野花的小女孩開始分享她的戰利品,先是放在一隻臥倒在公園步道的小鳥的胸前,然後是躺在公園座椅上假寐的男子腳邊、店鋪旁小狗的項圈上…。最終,小女孩只留了一朵最素淨的小白花戴在自己耳邊,走進一片繁花似錦。
Lawson的這部作品明白易懂,講的就是孩子的單純讓他們很容易發現生活中的簡單美好,反而是應該更有智慧的成人可能因為冷漠、習以為常,或是只懂得活在自我的世界中,而失去了發現與體會美好的能力。但書中又有不少需要用心品味才容易領略的細節。譬如整部書的前半部,背景幾乎都是以黑白處理,感覺上是個灰撲撲缺乏生氣的城市,連來往的路人也都看不出情緒,只有小女孩身上的斗蓬,縫隙中和她手上的花朵,以及她特別留意到的事物是有顏色的。到了後半段女孩開始送出花朵時,整個城市像是回復了生氣,變得色彩繽紛,連已經沒了心跳的鳥兒看起來都似有了溫度。
故事後半的轉折,讓我想起藝術家李明維的作品《移動的花園》,這件作品的主體是一座12公尺長的黑色大理石檯,李明維在石檯的縫隙中插滿了五顏六色的非洲菊,觀眾在參觀時可以任意取走一朵花,但藝術家希望觀眾在離開美術館後回家的路上,可以將這朵花分享給一位陌生人,並告訴他這朵花的由來。這件作品去年在北美館展出期間,我小兒子在街頭為公益團體募款時,就真的曾從一位年輕女孩手中帶回一朵來自展覽的非洲菊,讓我驚喜萬分。
《路邊的小花》的創作靈感其實就來自Lawson自己的生活經驗,他清楚地記得那是2008年6月18日(剛好是八年前的兩天之後)。那一天他七歲的大女兒蘇菲剛上完美術課,他趕著要帶她回家。Lawson形容自己當時「急著要回家(因為是將近一小時的腳程),只覺得一路上的景觀又灰又醜,而且心裡擔憂著許多事情,完全沒注意週遭的樣子。」突然間他才發現蘇菲一路上採集她搆得著的野花,鳳梨草、蒲公英、苜蓿草,野豌豆…等,而且一邊採還一邊唱歌。
《路邊的小花》還有一個有意思的象徵是,小女孩所採集的野花都是從各式各樣的縫隙中鑽出來的,像是屋子的牆角、人行道的地磚間、路橋邊的水泥牆上,這樣的生長特別需要迸發的生命力,而這又正好與孩子單純、充滿好奇、不被世俗所侷限的心靈相契合。
前面提過JonArno Lawson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,最後引用他自己的兩小節詩句,還滿適合回應《路邊的小花》這部有意思的繪本:
你可還記得/你如何思考/在你/學會說話之前
真實也許是簡單的/但是它的影響/卻是意味深長的
Sidewalk Flowers trailer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0YbsqkW9-c
(影片來源:House of Anansi出版社 Youtube頻道)
註:影片只呈現了書的一部分,而且去看紙本書才能真正感受到閱讀繪本的樂趣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