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 這幾天在父母家中陪伴,因為要時時耳聰目明地注意家中狀況,不宜放鬆地窩在沙發上追自己的劇,還不時要陪著聽日本老歌,或是看像是循環播放的新聞台,而也不大可能閱讀長篇小說或需要消耗腦細胞的正經文字。剛好這兩天因為朋友引介,購入了詩人/散文作家楊佳嫻的散文集《小火山群》,每個短篇十分鐘不到即可消化完畢,遂帶著它去輪值了。

       整本書幾十篇不同時期發表的散文概分為四個輯子,頭一輯「十八歲出門遠行」講楊佳嫻自己早熟的文學經驗,以及早慧的寫作歷程,其中當然揉雜了許多私密的生命角落。

       雖然我的年紀和楊佳嫻有一大段差距,但也許是因為她年少時的讀物有不少是來自家中長輩,因此其中有部分竟也和我年輕時的閱讀經驗是重疊的,像《中副選集》、夏元瑜、王鼎鈞、林語堂,大概都是那個時期的小「文青」耳熟能詳的。而她提到的更晚一些所喜愛的簡媜、楊牧,也曾是讓我大受觸動的作家。

       2002年,我為了拍攝《台灣百年人物誌》前往日本,因為時間不短,隨身帶了一些讀物,其一是簡媜的《天涯海角—福爾摩沙抒情誌》,裡頭大部分篇章通過家族歷史或個人身世,談這個島嶼的族群記憶。可能由於那段時間我大量浸淫在歷史氛圍,與漂亮人物的身影之中,因而特別善感,我永遠記得有一天夜裡,我獨自在房內讀其中的一篇「渡」,行至篇末,竟被觸動到大慟,啜泣到難以自持,當時住的是門板單薄的日式民宿,我事後都懷疑隔鄰的同事是否其實察覺我的不尋常。

       楊牧也是我愛且敬之的作家,那份儒雅根本就是我早年的典範。我對他的詩作的記憶,也揉雜了許多年前我的一位好友突發怪病,數日後又幾乎是沒緣由地痊癒,我當時在與他的通信中夾雜了楊牧老師的一段詩句,竟讓他感動至垂淚。這些年雖然因為種種緣由不常聚首,但仍當對方是重要的朋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dad1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