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  今年算是我個人的韓國文學元年,讀了三本韓文小說,《少年來了》、《素食者》都是國際曼布克獎得主韓江的作品,含金量相當高,最近一本《82年生的金智英》雖說文學性不若前兩本高,但卻直指韓國社會至今仍嚴重的女性被歧視現象。

        故事的主人翁金智英從小在家庭、職場、社會都經歷各式各樣不平等的待遇,書中經常穿插相關的真實數據,印證故事細節中殘酷不堪的事實,譬如金智英大學畢業求職當年的2005年,韓國百大企業的女性錄取率只有不到30%。甚至連金智英面試當天搭上的計程車,司機大哥都說他不希望當天搭載的第一位客人是女性,怕會影響當天的運氣。

        剛好最近看韓劇《轄區現場:LIVE》,說的是基層警察的日常點滴,開場不久有一幕戲是女主角(《屍速列車》的地表最強孕婦鄭有美)在求職博覽會上參加面試,面對男性主管各式的言語歧視和冷嘲熱諷,和《82年生的金智英》所描述的幾乎如出一轍。

        其實,對父權的恐懼與批判,也是《少年來了》和《素食者》的重心之一,前者的父權以國家機器以及軍隊暴力為代表;後者的女主角突然轉變為抗拒一切肉類的素食者,並成為家人及社會眼中「異常」的存在,根源也來自於自小家中的父權暴力。

        在台灣,包括流行音樂、影視在內的「韓流」早就成為顯學,但韓國文學在這裡倒仍是非常邊緣的小眾。

        中央社的「文化+」兩個月前曾製作「韓國文學在台灣的伏流暗湧」專題,http://www.cna.com.tw/culture/article/20180303w004 ,其中一篇文章訪問了政治大學台文所副教授崔末順,他提出一個觀察還滿有趣的:「最一般來說的觀感,歐美、日本是一種先進基礎,加以世界文學對日本的關注度、台灣對日本文化的接受度,加上政治上的國家位置,韓國總是比不過日本。當大眾文化的韓流進來後,或許也會有種心理:他們已經吃掉我們的通俗文化了,其他的部分應該抵制。」

        國內市場對韓國文學是否真有這種潛伏的抵制心理,很難認證,但韓國文學要在台灣受到較大的注目,應該真的還有蠻長的路要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dad1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