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認識日本推理作家橫山秀夫,是因為今年初訪問王小棣導演,她是推理小說迷,為了訪談內容的需要,我請她在節目中推薦一本特別喜愛的推理作品,小棣老師挑了橫山秀夫的《半自白》,我也認真地讀完這本小說,超精彩!從此也記住了這位作家。

https://reurl.cc/bRMaOr

 

《北光》是橫山秀夫最新的作品,故事中仍有必須細細抽絲剝繭的推理謎團,但沒有兇殺被害人、沒有警探、沒有血腥,很多時候它更像是一部職人小說或家庭故事。其實橫山秀夫也自述:「《北光》的家庭故事不能說是寫到滿,但卻是毫不拐彎、從正面出發去探討。創作《北光》也讓我發現,寫『家』的故事,就是寫『家人』的故事。」小說中反覆出現的一句關鍵對話:「請蓋一間你自己想住的房子。」也直接連結到「家」的意象。

 

《北光》的主角青瀨是一位建築師,故事中的許多人物、事件、場景,自然也與建築這門藝術與行業緊密連結,過去因為做美術相關節目的關係,認識了早年曾設計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的陳其寬老師,此後我對建築的興趣持續了頗長一段時間,因此《北光》的這個設定先天就很對我胃口。

 

主角青瀨在故事前段是一位事業不上不下、婚姻失敗的中年男子,少年時期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而如同遊牧族般「逐水庫而居」,不斷地處在「遷徙」中。他形容這種生命狀態像是:「一再地打掉重來,一大堆片斷的生活,這些有頭無尾的記憶,不會互相混雜,而是在內心的陰暗處,雜亂無章地橫亙。

 

但是在婚姻、家庭殘敗的失意時日裡,青瀨接到客戶一件特異的設計委託,沒有太多的要求,只有前述的那一句:「請蓋一間你自己想住的房子。」青瀨投注全副心力與生命記憶完成的「Y宅邸」,後來果然成為他的代表作品,但客戶隨後的人間蒸發,也讓這棟充滿意象的住宅,成為整個推理謎團的起點。

 

享受《北光》的過程中,會覺得橫山秀夫必然也熱愛建築,同時對建築界的生態與建築人的心靈具有深刻的的理解與共感。故事中一位關鍵人物,活躍於1910-30年代、來自德國的建築大師布魯諾・陶特,橫山秀夫半真實、半虛構地將他避居日本三年留下的足跡與作品融入故事中,不僅有機地推動敘事,也讓青瀨產生內在、外在的改變。

 

「我總覺得陶特在對我說,不要蓋不打算保留的房子。」在學生時代曾經半刻意避開陶特身影的青瀨,在探訪大師故地,真誠地理解陶特之後,有感而發地說了這麼一句話。

 

實體的「家」,以及其中延伸出的家庭故事,當然更是整部《北光》的重中之重。橫山秀夫幾乎是不放過任何機會,深情將「家」的建築、設計本身,與親情、家庭關係連結一氣。「Y宅邸」--這棟「刻畫時間的房子」,即使設計得再具巧思,由於屋主離奇地未曾入住,使得房子「全無團圓的聲音」,青瀨本人也「成為自己說出口的話的俘虜,召喚暗鬼進入心中,最後內心被啃破一個洞,逃回巢穴,變回一介建築工,屏息躲藏。」;青瀨走訪陶特在寺院的舊時居所,在感受大師遺痕的同時,卻也「有一種失去屋主、無人生活的房子共通的哀傷。

 

而青瀨在日後閱讀陶特的日記心生的喟嘆:「倘若房子會帶給人幸福,或者使人不幸,那代表建築師能夠成為神,也能夠成為惡魔。洗心亭這個樸素的住宅,或許告訴了青瀨,使人幸福或不幸的,是人。」我覺得更是直指整部小說的核心。

 

身為男性讀者,《北光》還有一部份讓我很有感的是關於「父親」。包括主角青瀨在內,故事中的主要男性角色,做為一位父親的形象都極為鮮明,不論婚姻幸或不幸、事業順遂或落魄,甚至親子有無血緣關係,孩子永遠是他們心中「最柔軟的一塊」,有時是拼了死也要讓孩子得到幸福。

 

閱讀《北光》的那幾天,正值北台灣連日陰雨綿綿,讓人心情想好起來都不容易。小說中即使有哀傷、有悔恨,但其中也不時探出頭的溫暖、甚至熱血,在這樣惱人的天氣中,實在可算是一份救贖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cydad1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